深化体教融合,积极探索运动员发展新路子——2021年泉州市直运动单位体育单招情况喜人
来源 :泉州市体育局 时间:2021-06-17 16:17 浏览量:

20216月,全国各类高校2021年运动训练专业招生考试预录取考生名单及高职分类招考成绩陆续公布,泉州体育运动学校、泉州市体工队传来喜讯,共有69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福建师大、集美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其中39人被本科院校录取,较202024人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其中16名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成绩,今年的被录取人数和升学率相比往年均有超2倍的提升。

近年来,泉州市体育局和市直各运动训练单位持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大对体教融合发展的探索,着力解决办学模式、学训矛盾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建立总结出一套适应当前体育人才需求的高效管用的运行机制和学训并重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为我市体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泉州体育运动学校、南安体育学校、晋江少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安溪县少体校、德化县少体校、惠安县少体校、永春县少体校被福建省体育授予“福建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一是强化文化素质教育。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均衡配置学校师资力量,加强目标管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为重点,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加强教研力度,开展传、帮、带活动,创造条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机会,举办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新模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做好班主任培训和考核评价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究学生管理的方法、方式,大胆启用新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民主测评方式评选优秀班主任,充分调动工作热情;聘请文化教师利用上空闲时间加强对市体工队的运动员的文化辅导,在确保运动员通过赛前文化测试的同时,夯实运动员的文化基础,为日后报考高校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持续开展联合办学。积极探索体教融合的路子,泉州体育运动学校先后与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福建体职院以共建模式开展联合办学,既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也为学校师资培训创造条件,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2006年至2013年与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创办联合办学模式,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根据协议每年定向对我市招收一定人数的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解决我市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自2010年秋季起,经商市教育局同意,在泉州体育运动学校设立泉州市实验小学体育实验班,设立体操(跳水、蹦床)项目训练点。而后在剑影学校、南少林学校、北师大附中、泉州师范附小、鲤城实小、晋江实小等中小学又分别设立了田径、武术、篮球等项目训练点。通过此项举措进一步缩小了泉州体育运动学校与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差距,有效地落实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

三是转变观念因材施教。泉州体育运动学校坚持以就业升学为导向,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兴趣探究为动力。提出四个转变,即由重向重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根据教学大纲精神,量体裁衣,为学生定制一套可行的教学计划。科学调整课程比重,增加部分实用就业科目,如跆拳道、健美操、社区体育指导等课程;增加社会实践,如参加农运会、市运会等志愿者活动、各级比赛的裁判实践;增加艺术课,如音乐、美术鉴赏等。采用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尝试多媒体课件教学,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不同项目特点,保障我市优秀运动员在没有参赛任务的前提下,依旧留队训练,保持原有竞技状态;对准备参加单招考试运动员进行分类,有针对性的强化文化考试科目的学习。同时鼓励部分队员参加高水平单招考试。

四是切实抓好学风建设。实行校领导、行政干部挂钩年段及训练专项三级管理制度以及领导带班的值日导师制度。增设教学督导人员,针对上课、课间、晚自习等时段进行督导;在把好身体素质关的同时,强化队员的思想教育,利用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队员吃苦耐劳的精神;设立医务室、心理辅导室,加强学生的卫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会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定期邀请考入大学的师兄师姐与队员们交流、传授经验,激励他们为圆梦大学而努力学习训练;成立家委会,共同探讨体教融合工作,构建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