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0-0900-2023-00033
- 备注/文号:泉体函〔2023〕12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体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5-22
泉体函〔2023〕12号
答复类型:A类
黄梅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好城镇体育公园提升人民素质的建议》(第1260号)收悉,该建议由我局会同泉州市农业农村局、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财政局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对全民健身高度重视。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均把全民健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强调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近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补齐民生短板,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形成了覆盖城乡、绿色智慧、全民参与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一、泉州市全民健身工作成效
一是健身场地设施大幅提升。泉州市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以公共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公园、口袋健身公园、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等为项目载体,落实新建居住区全民健身设施配建标准,加强老旧小区全民健身设施改造,显著提升群众健身条件。
据2022年度泉州市体育场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体育场地数量26085个,体育场地面积236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6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数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
二是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泉州市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打造具有示范、引领、辐射效应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和活动,以业余体育赛事为切入点,培育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全市各级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00多场次,其中市、县、镇全民健身运动会赛事活动500多场次,培育了篮球、太极拳、健身气功、老年人健身大会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吸引健身群众150万多人(次)。
三是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完善。截至2022年底全市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3人,市县两级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近560个,基本形成覆盖各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的组织网络,全市体育社会组织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虽然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与城乡现代化进程加快和人民健身需求的增加还有一定的差距。您在建议中提到的体育设施分布不均、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不足、建设维护不适应等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难点、堵点问题也是我们各级各相关部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二、对建议内容的答复
(一)关于建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镇村(社区)健身工程方面
泉州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推进,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部门规划和工作重点。
市体育局推动印发的《泉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将“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作为七大主要任务之一、“实施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工程”列为四大工程之一,提出推动各县(市、区)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梳理利用城市和乡村空闲地、山体水域、公园绿地、山线水线绿道,闲置厂房、仓库、办公楼建筑等空间及设施资源,优化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推动印发《泉州市口袋健身公园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公园、空闲地、边角地、山线水线以及居住、工业小区附属空间、架空层等土地空间资源,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式建设便民利民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全市建设300座口袋健身公园。
市文旅局加大城乡加大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建设新型文化空间列入泉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出台《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推进“党建+”邻里中心文化体育服务功能建设工作的通知》,推动“党建+”邻里中心文化服务功能室建设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2022年村庄清洁提升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强化“六举措”,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村庄公共空间,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清腾出的场地建设小体育公园、休闲健身场所、便民停车场、微景观、网红打卡地等,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留白增位。
(二)关于建议落实经费、加大农村体育设施的软硬件投入方面
市财政局从支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口袋健身公园建设、推动全市250个学校体育场地试点向社会开放、支持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和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补助资金5个方面支持体育场所和设施建设,缓解“体育设施不足与健身需求增加的矛盾”问题。2022年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体育支出12612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体育支出6249万元,同比增长19.67%。
市体育局自2021年来共争取中央、省级资金3160万元,建设健身步道1条、智慧体育公园6座、游泳池5个、多功能运动场2座;市级体彩公益金3200万元建设多功能运动场8座、全民健身驿站12座、口袋健身公园190座和村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30座,这些设施广泛分布在全市各县(市、区)的社区和乡村;德化县和南安市筹资9.7亿元,建设德化县霞田文体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南安市新体育场重大体育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加强策划与建设健身步道,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设有健身步道超1000条,长度2400多公里。
市文旅局累计投入市级资金1200万元,建设120个市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022年、2023年投入市级资金480万元,建设48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市建成260多家“百姓书房”,并逐步延伸至乡村,构建“15分钟阅读圈”,已建80多家乡村“百姓书房”。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十一条措施的通知》提出落实产业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公共服务发展。对于公共体育设施、产业基地、健身休闲等项目,符合政策条件的减免相关政策性收费,水、电、气收费按照国家规定执行。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场馆设施建设免征市本级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营利性体育组织、场馆设施建设减半征收市本级有关行政事业收费。连续租用经营场所满1年以上的,由纳税所在县(市、区)财政给予一定的租金补助。 同时,泉州市各地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对旧厂房、旧学校等进行改造利用,并采取联合、委托等多种形式,对场地设施进行运营管理,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发挥作用。例如石狮市吸引社会资金650多万元,将富贵鸟鞋企旧有厂房改建为跃动体育产业园,配备游泳馆、篮球馆、足球场、儿童体适能等运动项目,惠及周边5000多名群众。
(三)关于建议加强对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方面
泉州市、县两级对照建设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标体系,加强农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市体育局印发《泉州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细则》,明确市、县两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管理职责、开放运营、维修保障和台账信息等方面的要求。同时,每年市体育局落实大检查制度,督促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开展自查,并组织2-3次督导检查。2022年,全市共摸排2592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现并整改隐患40多处。
(四)关于营造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方面
泉州各级各相关部门加强健身宣传,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泉州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
市体育局以赛兴城,推动赛事经济不断升温。2022年,泉州市成功举办NEST全国电子竞技大赛、WCBA联赛等国家级知名赛事,承办“体总杯”福建省首届城市篮球联赛、省三对三篮球赛总决赛、省运会群众组围棋项目等省级赛事,石狮、晋江等地基层村篮球联赛、南安市全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赛、永春县呈祥雪山高山徒步大赛、台商区“环百崎湖”健步走活动等多项本土品牌赛事的办赛规格、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2023年,市体育局持续举办健身气功、太极拳、电子竞技等品牌赛事,并将把优质赛事活动资源下沉社区(村)“党建+”邻里中心,如3月份举办的泉州市第一届社区(乡村)运动会,吸引了各县(市、区)13个代表团近380名运动员参加。
市文旅局持续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市、县两年来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200多场、戏曲下乡等公益性演出2100多场;发展乡村数字文化,建成“泉州文化云”项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全市公共文化资源和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乡村群众。
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利用 “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发动各县(市、区)开展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掀起全民健身热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如,晋江举办2022年“鞋酷网”电商杯羽毛球邀请赛、惠安县农体协举办“庆三八”女子乒乓球团体赛、南安市农体协举办庆“五一”徒步登山活动、德化县举办“庆丰收、迎国庆、颂重阳”农民趣味运动会等。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考虑您的建议,继续整合各级各相关部门资源,建设完善群众身边的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开展群众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培育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以上答复,不知是否满意。衷心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汪国庆
联系人员:陈东兴
联系电话:22786781
泉州市体育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